流行病调查证实多数不孕夫妇有不同程度的与不孕有关的负性情绪, 如: 焦虑、抑郁等。心理压力与不孕不育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一些研究表明试管婴儿治疗期间不孕夫妇特别是妇女表现出较高水平的心理不适、焦虑和沮丧, 并且伴有婚姻关系紧张及性功能改变。而在IVF 治疗不同阶段妇女的心理压力程度不同, 以ET 后至妊娠试验前心理压力最大。同时在连续数个不成功治疗周期之间压力也会发生改变。首次体外受精(IVF) 失败后夫妇均表现出抑郁情绪的增强, 超过1/6 的夫妇决定不再进一步治疗。既使IVF 治疗失败6个月后仍有20%的妇女表现出亚临床状态的焦虑。
经IVF 治疗的不孕夫妇产生的心理压力是否会影响IVF结局一直存在争议。有研究表明不孕夫妇处理认知压力的能力与IVF 成功呈正相关。而压力处理能力与患者过去经历及现在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而以往妊娠史、社会经济地位和工作压力等影响着女性处理不孕压力的能力。另外, 患者的个性特征如焦虑或抑郁倾向也有重要影响。Koryntora 等证明IVF 治疗后妊娠妇女较未妊娠妇女在治疗前焦虑程度低。在一个大样本前瞻性研究中证明了心理因素与已知的生物学变量如年龄、不孕持续时间、IVF治疗失败次数等一样是影响IVF 治疗结果的独立因素。同时, 1998 年Bigelow等发现工作压力升高与质量降低之间存在量—效关系。1999 年Robert 等发现IVF 治疗期间表现较高焦虑情绪的男性总数及活力明显降低, 进而影响IVF 治疗的成功,但另一些研究如1996 年Halow和2003 年Lovely 等认为心理压力与IVF 治疗结局无关。Hjollund 等认为压力并不影响质量, 只有那些本身密度低的男性当工作压力增大时生育力才稍下降。上述研究的不一致性可能与特定人群的个性特征、研究设计、样本数量等因素有关。